2025 Feb 19

repositioning-patients-to-prevent-pressure-injuries

翻身策略:守护患者远离压疮困扰



更换体位和移动病人是预防压力性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1

压力性损伤简介
压力性损伤(压疮)是全世界频繁出现的健康问题,许多人面临面临压疮的风险。压疮是一种痛苦、昂贵但可预防的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医疗机构的压疮发生率从0%-72.5%不等,不同区域和临床环境之间的差异很大。压疮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增加了沉重的疾病负担,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1
压力性损伤:成因与定义
压力性损伤时指由于长时间的压力或压力与剪切力的结合而导致对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局部性损伤。他们常见于骨突处部位,也可能因医疗器械而产生。1
压疮危险因素包含2 3
  • 患者因素:行动能力、感知觉、营养状况和整体的健康状态
  • 外部因素:压力、剪切力和温度
  • 其他因素:摩檫、湿度、卫生情况和维持一个姿势的时间
根据2019 EPUAP/NPIAP/PPPIA《临床实践指南》压疮的分期系统如下:1

第一阶段:无法消褪泛红的完好皮肤
第二阶段:部分皮层缺损(浅溃疡或水疱)
第三阶段:全层皮肤缺损(可见脂肪组织),可能有下陷
第四阶段:全层组织缺损,伴有骨头、肌腱或肌肉外露
不可分期:全层组织缺损,而伤口基底的真正深度被腐肉和焦痂完全隐藏
可疑深部组织损伤:局部区域的完整皮肤颜色改变为紫色或暗紫色或有血疱形成
调整病患体位防止压疮的最佳做法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持续的组织超符合造成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期调整位置和卸除敏感区域的压力。1
基本准则:
1.检查骨突处:通过查看受压区域是否得到预期的减压,确保所有骨突部位都得到充分的减压。尤其要关注足跟,即使经常变换体位,足跟仍易受压。 
2. 最佳体位摆放:根据2019 EPUAP/NPIAP/PPPIA《临床实践指南》应采用30°侧卧位,而非90°侧卧位。对于能够自行变换体位的人,若没有禁忌,鼓励其以20°至30°的侧卧位或平卧位卧床休息。 
3. 翻身频率:根据2019 EPUAP/NPIAP/PPPIA《临床实践指南》确定翻身频率时需考虑个体的活动水平以及自主翻身的能力。研究表明,不同的翻身频率(如每两小时、三小时或四小时一次)都至少有一定效果。
压疮的日常护理与预防方法1
1. 皮肤监测:定期评估受压点及现有损伤情况,追踪愈合进展。
2.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水润,使用防护产品防止皮肤受潮,以此维持皮肤卫生。
3. 翻身计划:制定个性化的翻身时间表,避免骨突部位长时间受压。
4. 减压床垫及用品:根据患者的活动受限程度、体重和受伤风险,选择合适的支撑性表面用品。
5. 营养支持:根据2019 EPUAP/NPIAP/PPPIA《临床实践指南》为存在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成年压疮患者提供充足营养,包括每日每千克体重30 - 35千卡热量以及1.25 - 1.5克蛋白质,以促进组织修复。
预防压疮的解决方案:减压床垫
雅博翻身气垫床(Optima Turn)在预防压疮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具有以下优势:

对护理人员或医疗机构而言
1. 翻身优先级与工作流程优化:将预防压疮列为护理日常工作的重点。这可能需要重新安排任务或工作流程,以确保始终如一地进行翻身和减压护理。
2. 减轻高强度劳动工作量:在双人配合的滚动翻身操作中,辅助翻身的支撑表面可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降低多达20% 。4,5
3. 多种治疗模式选择: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的康复状况,在不同治疗模式间切换,提供高质量且灵活的护理服务,无需将患者在不同床垫间搬来搬去。

对患者而言
1. 多种治疗模式选择:提供持续低压力(CLP)、交替压力和翻身治疗模式,为患者量身定制,兼具舒适与减压功能。
2. 稳定的翻身速度与角度:缓慢且稳定的翻身速度,确保患者在重新调整体位时体验平稳舒适。
3. 翻身时患者安全保障:坚固的气室侧边支撑与床栏相结合,防止患者在翻身时从床垫上滑落,同时避免被床栏困住、感到不适或受伤。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种能提供定期自动翻身计划,以帮助患者定期变换体位的解决方案,可考虑雅博翻身气垫床(Optima Turn)网址:
请关注雅博wellell官方微信公众号


1.     European Pressure Ulcer Advisory Panel, 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 and Pan Pacific Pressure Injury Allianc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Pressure Ulcers/Injurie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 Emily Haesler (Ed.). EPUAP/NPIAP/PPPIA: 2019

2.     Lindgren, M., Unosson, M., Fredrikson, M., & Ek, A. C. (2004). Immobility--a major risk factor for development of pressure ulcers among adult hospitalized patients: a prospective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18(1), 57–64. https://doi.org/10.1046/j.0283-9318.2003.00250.x

3.     National Pressure Injury Advisory Panel. (2019, March 13). Pressure Injury Prevention--Repositioning Frequency. Npiap.com. https://npiap.com/store/viewproduct.aspx?id=14123202

4.     Skotte, J., & Fallentin, N. (2008). Low back injury risk during repositioning of patients in bed the influence of handling technique, patient weight and disability. Ergonomics, 51(7), 1042–1052. https://doi.org10.108000140130801915253​ 

5.     Budarick, A. R., Lad, U., & Fischer, S. L. (2020). Can the Use of Turn-Assist Surfaces Reduce the Physical Burden on Caregivers When Performing Patient Turning?. Human factors, 62(1), 77–92. https://doi.org/10.1177/0018720819845746